新余学院学报

一、审稿制度

审稿就是对收到的稿件进行阅读、审查、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是进入编辑加工阶段不可缺少的准备。

1.审稿任务

审稿任务包括:(1)鉴别稿件的水平与价值;(2)检查存在的问题;(3)决定取舍修改;(4)发现培养人才。

2.审稿内容

审稿内容包括:(1)前提性审查;(2)学术内容审查;(3)表现形式审查。

前提性审查:是否符合办刊宗旨和选题范围;是否有政治性错误和泄密现象。

学术内容审查:内容有无创新或有无重大的使用价值;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正确;逻辑是否严密。

表现形式审查:体例格格式是否符合规范;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准确、简明、通顺、无歧义并合符论文语体要求;是否符合编辑工作标准和规范;图表是否科学、美 观和规范;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是否齐全,著录格式是否规范。

3.审稿程序

审稿程序采用三审制,包括:(1)责任编辑初审;(2)专家复审(二审);(3)主编终审。

初审:学科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查看来稿是否属于本刊刊登范围;有无同类文章在本刊或其他刊物发表过;来稿与同类文稿是雷同还是有独到之处。

复审:专业性较强的稿件应由学科编辑提交有关专家复审(二审)。复审专家要专业对口,学术水平高,有较强的中英文字把关能力,作风严谨,正派公正;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应做到保密。

终审:主编承担稿件的终审工作,对初审、复审(二审)意见进行审定,最后对稿件能否采用作出决定并签署终审意见。

二、编辑加工制度

编辑加工是对审查合格、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反复推敲、认真核对、精心修改、科学编排、仔细整理,使之臻于完善,符合正式出版要求的过程。这是文稿转化学报的关键步骤。编辑加工的目的是使文稿的意图更清楚,观点更明确,取材更精当,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严密,叙述更条理,文字更简练,语句更流畅,图表更科学,格式更规范。

编辑加工的程序:(1)检查审批手续,验收全部稿件;(2)通读稿件全文,建立总体认识;(3)参照评审意见,提出修改方案;(4)推敲修改稿件,深入进行加工;(5)纵观全稿始末,做好统一整理;(6)认真核对清单,检查有无遗漏;(7)退请作者过目,征得作者认可;(8)整理加工记录,填写加工报告。

三、发排制度

稿件加工完毕,各责任编辑过目、校对,执行编辑复校,主编终校,编委主任(主管校领导)审阅通过,便可发排。这是编辑工艺流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重要工序。

发排的要求就是使稿件达到齐、定、清。

齐:就是指准备发排的一期刊物的稿件各组成部分必须齐全,不能有遗漏。

定:就是指发排的稿子必须是定稿。

清:就是指稿件文面必须清楚。

四、校对制度

1.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中必须有高度负责、认真仔细、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2.学报校对的质量标准,是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下,做到万无一失

3.校对的任务: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上和科学上遗留的不正确、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消除错别字和错标点。

5)解决和消除其它任何疑点。

4.校对的方法:基本方法是编辑、校对人员个人将校样对照原稿进行校对,一字一词一句,相互对照核对。并在核目录与内文标题时,进行二人读校。

5.校对的步骤:

1)作者校对。将原稿与校样交送作者,要求将差错用铅笔标出。要求作者不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编辑交叉三校。编辑、校对人员先后共三人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校对后在每页校样上签名,以示负责。制定一个大表格,登记校对人员名字,校对的篇名、篇数、校次和纠正的差错数。

编辑读样过后的校样,差错率应在万分之一以下。

3)核对目次。读清样后,核对目次与内标题。

a.二人读校;b.一人对照校对。这两者缺一不可。

五、责任追究

    实行主编、执行编辑和责任编校负责制度。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所分配的栏目文章的编、校、查工作;执行编辑将责任编辑所编校文章进行汇总并负责所有文章的编、校、查工作;主编再将执行编辑已编校好的文章作最后的校读,各个环节、各相关责任人共同把关,将失误减少到最低状态。如出现差错,按照错误情况和责任大小予以处罚。

 

上一篇:新余学院学报编辑部岗位职责

下一篇:新余学院学报审稿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