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 主编寄语

    黄谦

    2001年03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编寄语

    黄谦

    2001年03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的绿色意识与使命

    胡银根

    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逼压,具有文化先导作用的大学必须承担新的历史使命:面向整个社会模范地构建绿色意识和积极传播绿色思想,调适自己的功能观和专业观。

    2001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的绿色意识与使命

    胡银根

    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逼压,具有文化先导作用的大学必须承担新的历史使命:面向整个社会模范地构建绿色意识和积极传播绿色思想,调适自己的功能观和专业观。

    2001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德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章荣卿

    以德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经济全方位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既是“法治”的需要,也是“德治”的要求。加强以德治党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2001年03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德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章荣卿

    以德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经济全方位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既是“法治”的需要,也是“德治”的要求。加强以德治党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2001年03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的诗观、诗美与诗话语的思考

    刘忠诚

    在对比我国古典诗观和西方现代派诗观的基础上,以片论的形式推出了新生代诗歌的诗观、诗美、诗话语的思考。其中有诗的表层话语与深层话语,诗的类型,外感诗与内省诗、心态诗与心源诗、诗的线性方程与非线性方程的思考,工具心态与内容心态的思考,诗如何进入悖论和跳出悖论的思考。

    2001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的诗观、诗美与诗话语的思考

    刘忠诚

    在对比我国古典诗观和西方现代派诗观的基础上,以片论的形式推出了新生代诗歌的诗观、诗美、诗话语的思考。其中有诗的表层话语与深层话语,诗的类型,外感诗与内省诗、心态诗与心源诗、诗的线性方程与非线性方程的思考,工具心态与内容心态的思考,诗如何进入悖论和跳出悖论的思考。

    2001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新时期小说叙述策略的转型

    熊修雨,张晓峰

    新时期小说在叙述策略上完成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型。其原因是:一、文学社会功利性的淡化;二、美学观念的变迁;三、叙事话语的位移。其结果是:一、促成了新时期文学的风格化;二、带来了新时期小说哲理色彩的增强;三、对古典美的追求。

    2001年03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新时期小说叙述策略的转型

    熊修雨,张晓峰

    新时期小说在叙述策略上完成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型。其原因是:一、文学社会功利性的淡化;二、美学观念的变迁;三、叙事话语的位移。其结果是:一、促成了新时期文学的风格化;二、带来了新时期小说哲理色彩的增强;三、对古典美的追求。

    2001年03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井上靖在中国:译介与研究

    袁盛财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在我国的井上文学研究中,对井上创作的归属、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文化内涵几个方面存在一些争议,总体上停留于社会批评的单一模式。对井上文学的艺术审美研究、井上文学与日本传统文学的联系、井上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井上靖与中国关系的研究等课题,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

    2001年03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井上靖在中国:译介与研究

    袁盛财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在我国的井上文学研究中,对井上创作的归属、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文化内涵几个方面存在一些争议,总体上停留于社会批评的单一模式。对井上文学的艺术审美研究、井上文学与日本传统文学的联系、井上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井上靖与中国关系的研究等课题,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

    2001年03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继承·改造·革新·超越——评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创作

    姚鑫隆,秦著红

    二月河运用五四新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经验,对传统历史小说从文学观念、小说结构、文学表现手法、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革新,使“新”“旧”文学完美融合。缘此,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亦得到评论界的肯定。

    2001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继承·改造·革新·超越——评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创作

    姚鑫隆,秦著红

    二月河运用五四新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经验,对传统历史小说从文学观念、小说结构、文学表现手法、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革新,使“新”“旧”文学完美融合。缘此,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亦得到评论界的肯定。

    2001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回顾与反思——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及美学研究之我见

    李祥林

    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及美学研究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备受关注的课题。长期以来,这项工作由被冷落、忽视到逐渐受到重视,历经坎坷。今天的研究工作至少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警惕“失语”,杜绝依附,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二是避免“独语”,反对割裂,保持开放性。

    2001年03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回顾与反思——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及美学研究之我见

    李祥林

    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及美学研究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备受关注的课题。长期以来,这项工作由被冷落、忽视到逐渐受到重视,历经坎坷。今天的研究工作至少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警惕“失语”,杜绝依附,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二是避免“独语”,反对割裂,保持开放性。

    2001年03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喜剧影片与狂欢化理论

    曾耀农

    借鉴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具体分析喜剧电影的生成过程,观众的观影心态,会发现真正优秀的喜剧电影应该超越狂欢化理论规范。

    2001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喜剧影片与狂欢化理论

    曾耀农

    借鉴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具体分析喜剧电影的生成过程,观众的观影心态,会发现真正优秀的喜剧电影应该超越狂欢化理论规范。

    2001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比较康德与黑格尔艺术观的辩证统一性

    李雁华

    康德作为一个天才的美学家,具有创见性和敏感性地从艺术现象中考察出艺术的本质特征:主客观的辩证统一性。尔后,黑格尔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康德的理论,并使之体系化,从而奠定了其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更能显示他们的美学贡献和相承性。

    2001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比较康德与黑格尔艺术观的辩证统一性

    李雁华

    康德作为一个天才的美学家,具有创见性和敏感性地从艺术现象中考察出艺术的本质特征:主客观的辩证统一性。尔后,黑格尔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康德的理论,并使之体系化,从而奠定了其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更能显示他们的美学贡献和相承性。

    2001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流无滞之水,情意注之则美——水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的审美形态举析

    李涛

    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形态,这是由于水具有各种自然属性及各种各样的形式美特征,吸引了诗人的审美情意,从而赋予了它丰富多样的审美内涵。

    2001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流无滞之水,情意注之则美——水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的审美形态举析

    李涛

    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形态,这是由于水具有各种自然属性及各种各样的形式美特征,吸引了诗人的审美情意,从而赋予了它丰富多样的审美内涵。

    2001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看似荒唐言,试解其中味——《庄子》解读

    宋初健,陈莲香

    《庄子》是一部以寓言为常用手法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对庄子思想尤其是他的社会人生理想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对《庄子》的读解。

    2001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看似荒唐言,试解其中味——《庄子》解读

    宋初健,陈莲香

    《庄子》是一部以寓言为常用手法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对庄子思想尤其是他的社会人生理想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对《庄子》的读解。

    2001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342”教研工程及实施策略

    胥懋云,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教学离不开研究,“1342”工程是一项重视教师科研的大学英语教研工程。实施这项工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

    2001年03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342”教研工程及实施策略

    胥懋云,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教学离不开研究,“1342”工程是一项重视教师科研的大学英语教研工程。实施这项工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

    2001年03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写作教学改革

    黄健民

    素质教育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中的写作教学改革应以更新教育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查办法。

    2001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写作教学改革

    黄健民

    素质教育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中的写作教学改革应以更新教育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查办法。

    2001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看公外教学——教材《新编大学英语》的运用

    汪海燕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顾及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巧的提高,否则新的教学方法将有可能促使学习者的英语石化状态。

    2001年03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看公外教学——教材《新编大学英语》的运用

    汪海燕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顾及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巧的提高,否则新的教学方法将有可能促使学习者的英语石化状态。

    2001年03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谌岚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素质全面的人才。

    2001年03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谌岚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素质全面的人才。

    2001年03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拟声词摭谈

    吴云龙

    对英语拟声词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我们对英语词汇的学习。

    2001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英语拟声词摭谈

    吴云龙

    对英语拟声词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我们对英语词汇的学习。

    2001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陈乐德,刘晓庚

    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对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

    2001年03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陈乐德,刘晓庚

    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对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

    2001年03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培养自学能力 落实素质教育

    李状金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001年03期 65-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培养自学能力 落实素质教育

    李状金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001年03期 65-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肖晖

    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社会、家庭及学校本身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2001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肖晖

    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社会、家庭及学校本身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2001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曾瑞明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理性思考,在建设道路、发展动力以及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矛盾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些成果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2001年03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曾瑞明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理性思考,在建设道路、发展动力以及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矛盾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些成果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2001年03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劳动报酬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姜吾梅

    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报酬纠纷居多,从分析劳动报酬纠纷的特点、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成因提出避免或减少劳动报酬纠纷的对策。

    2001年03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劳动报酬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姜吾梅

    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报酬纠纷居多,从分析劳动报酬纠纷的特点、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成因提出避免或减少劳动报酬纠纷的对策。

    2001年03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胡盛,熊建花

    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完善这个制度应着重从三方面进行:一、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二、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提高人大行使职权的能力;三、加强人大的监督权。

    2001年03期 75-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胡盛,熊建花

    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完善这个制度应着重从三方面进行:一、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二、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提高人大行使职权的能力;三、加强人大的监督权。

    2001年03期 75-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杜十娘和简爱的形象塑造比较东西方妇女的女性意识

    赵莉

    杜十娘与简爱分别是处于东西方社会底层的妇女形象。她们在性格上均有反抗性,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表现迥异。前者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尊严的残酷扼杀,是封建桎梏下女性意识沉睡时下层妇女命运的必然,而后者的胜利则是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2001年03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杜十娘和简爱的形象塑造比较东西方妇女的女性意识

    赵莉

    杜十娘与简爱分别是处于东西方社会底层的妇女形象。她们在性格上均有反抗性,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表现迥异。前者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尊严的残酷扼杀,是封建桎梏下女性意识沉睡时下层妇女命运的必然,而后者的胜利则是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2001年03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