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经济金融研究

  • 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政策建议——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高建设;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1年02期 v.16;No.7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政策建议——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高建设;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1年02期 v.16;No.7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徐鹏;

    中小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深入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立足上海市和闵行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闵行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创新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拓展融资渠道、集聚人才优势等方式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02期 v.16;No.7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徐鹏;

    中小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深入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立足上海市和闵行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闵行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创新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拓展融资渠道、集聚人才优势等方式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02期 v.16;No.7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宜荆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向会斌;

    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旅游产业"抱团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宜荆荆"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重要的战略区域,三地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历史文化同源、区位条件优越、资源性质互补、发展环境好的优厚条件。要利用"宜荆荆"旅游发展优势条件促进三地旅游业一体化发展,需要参与者即政府、非政府(行业协会、旅游区居民等)和企业等层面同时展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消除妨碍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共享的障碍,使"宜荆荆"的旅游资源发挥强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最终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2011年02期 v.16;No.7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宜荆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向会斌;

    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旅游产业"抱团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宜荆荆"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重要的战略区域,三地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历史文化同源、区位条件优越、资源性质互补、发展环境好的优厚条件。要利用"宜荆荆"旅游发展优势条件促进三地旅游业一体化发展,需要参与者即政府、非政府(行业协会、旅游区居民等)和企业等层面同时展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消除妨碍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共享的障碍,使"宜荆荆"的旅游资源发挥强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最终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2011年02期 v.16;No.7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陈云农业发展思想

    吕松涛;

    陈云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坚持经济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主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农业发展思想,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农业,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02期 v.16;No.7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陈云农业发展思想

    吕松涛;

    陈云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坚持经济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主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农业发展思想,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农业,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02期 v.16;No.7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社会文化研究

  • 傅抱石开创中国画的新纪元

    殷树德;

    全面、扼要地介绍和研讨傅抱石在中国画创新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推动中国画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学习傅抱石绘画谈了几点看法。

    2011年02期 v.16;No.7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抱石开创中国画的新纪元

    殷树德;

    全面、扼要地介绍和研讨傅抱石在中国画创新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推动中国画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学习傅抱石绘画谈了几点看法。

    2011年02期 v.16;No.7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昆廷·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综述

    张芳山;何五根;雷记方;涂宪华;

    从文献述评的角度入手,介绍并评论当今学术界对斯金纳共和思想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困境。

    2011年02期 v.16;No.7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昆廷·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综述

    张芳山;何五根;雷记方;涂宪华;

    从文献述评的角度入手,介绍并评论当今学术界对斯金纳共和思想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困境。

    2011年02期 v.16;No.7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央美术学院花家地校区建筑设计浅析

    曾颖;周德威;傅曦;

    介绍中央美术学院新校园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的建筑设计,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校园建筑的具体构成和特征,综合研究了校园建筑的围合空间、建筑形态、建筑群体的组合、以及建筑文脉的承袭。

    2011年02期 v.16;No.7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央美术学院花家地校区建筑设计浅析

    曾颖;周德威;傅曦;

    介绍中央美术学院新校园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的建筑设计,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校园建筑的具体构成和特征,综合研究了校园建筑的围合空间、建筑形态、建筑群体的组合、以及建筑文脉的承袭。

    2011年02期 v.16;No.7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法律研究

  • 公民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以“乐清事件”为例

    徐悦;徐佳舒;

    以"乐清事件"为视角,探讨在公民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现途径。

    2011年02期 v.16;No.76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民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以“乐清事件”为例

    徐悦;徐佳舒;

    以"乐清事件"为视角,探讨在公民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现途径。

    2011年02期 v.16;No.76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宪法未列举权利的判断方法

    姜铭;

    当人们对某种权利的欲求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出现使之"入宪"的呼声。未列举权利理论的提出可以打破这种长期以来的迷信。人权条款为我国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栖身之所。判断未列举权利,首先需要对权利的层级化分类。判断未列举权利总的标准为"足够基本";具体标准为该权利主体具有高度的普遍性,该权利性质与生命权、人格尊严息息相关,公民对该权利产生了强烈要求。

    2011年02期 v.16;No.7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宪法未列举权利的判断方法

    姜铭;

    当人们对某种权利的欲求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出现使之"入宪"的呼声。未列举权利理论的提出可以打破这种长期以来的迷信。人权条款为我国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栖身之所。判断未列举权利,首先需要对权利的层级化分类。判断未列举权利总的标准为"足够基本";具体标准为该权利主体具有高度的普遍性,该权利性质与生命权、人格尊严息息相关,公民对该权利产生了强烈要求。

    2011年02期 v.16;No.7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研究

    李培琳;

    产品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合同责任到侵权责任,从过失责任到严格责任的发展过程。随着严格责任这一归责原则的确立,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极大保护,与此同时,生产者的责任大大加重。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利益固然要受到保护,但是生产者的利益也不应当被忽视。产品责任法应当允许生产者在产品责任诉讼中提出正当的抗辩事由,以平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需求。

    2011年02期 v.16;No.7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研究

    李培琳;

    产品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合同责任到侵权责任,从过失责任到严格责任的发展过程。随着严格责任这一归责原则的确立,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极大保护,与此同时,生产者的责任大大加重。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利益固然要受到保护,但是生产者的利益也不应当被忽视。产品责任法应当允许生产者在产品责任诉讼中提出正当的抗辩事由,以平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需求。

    2011年02期 v.16;No.7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法庭审判中的法官言语行为研究

    齐永丽;冯亚景;

    通过实际调研,阐述了庭审中法官言语行为的分布应用及其特点,并简要分析了特点产生的原因。

    2011年02期 v.16;No.7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法庭审判中的法官言语行为研究

    齐永丽;冯亚景;

    通过实际调研,阐述了庭审中法官言语行为的分布应用及其特点,并简要分析了特点产生的原因。

    2011年02期 v.16;No.7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法官的价值选择问题——评影片《地下裁判团》

    赵飞;

    法官断案的实质性内容就是对法律的价值选择问题。通过对影片《地下裁判团》中的"地下裁判官"所坚守的"实体正义优先"理论进行剖析,进而对其行为的正当性与否进行了分析论证。

    2011年02期 v.16;No.7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法官的价值选择问题——评影片《地下裁判团》

    赵飞;

    法官断案的实质性内容就是对法律的价值选择问题。通过对影片《地下裁判团》中的"地下裁判官"所坚守的"实体正义优先"理论进行剖析,进而对其行为的正当性与否进行了分析论证。

    2011年02期 v.16;No.7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产权流转方式初探

    臧亚波;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必要选择。而在改造过程中,城中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流转问题成为了重中之中。但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作为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对我国现有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产权流转方式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在实践中能探索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集体土地产权流转方式。

    2011年02期 v.16;No.7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产权流转方式初探

    臧亚波;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必要选择。而在改造过程中,城中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流转问题成为了重中之中。但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作为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对我国现有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产权流转方式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在实践中能探索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集体土地产权流转方式。

    2011年02期 v.16;No.7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字研究

  • 方言岛述论

    王伟;温剑波;

    综观近年来的方言岛研究,方言岛日益成为方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思路尚处于摸索、草创的阶段,研究方言岛问题尚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先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方言岛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并认为今后的方言岛研究,必须走田野调查和理论体系整合这样的道路,二者缺一不可。

    2011年02期 v.16;No.7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方言岛述论

    王伟;温剑波;

    综观近年来的方言岛研究,方言岛日益成为方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思路尚处于摸索、草创的阶段,研究方言岛问题尚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先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方言岛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并认为今后的方言岛研究,必须走田野调查和理论体系整合这样的道路,二者缺一不可。

    2011年02期 v.16;No.7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与演进

    王崧珍;刘瑞;

    翻译效应学研究从酝酿、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从哲学的角度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回顾翻译效应学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和从诞生至今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在长期不断的反思和理性思辨的过程中,再次厘定了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以使翻译效应学能在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中为中国译学研究起到积极的建构作用。

    2011年02期 v.16;No.7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与演进

    王崧珍;刘瑞;

    翻译效应学研究从酝酿、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从哲学的角度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回顾翻译效应学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和从诞生至今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在长期不断的反思和理性思辨的过程中,再次厘定了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以使翻译效应学能在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中为中国译学研究起到积极的建构作用。

    2011年02期 v.16;No.7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越绝书校注》误释辨正

    金双燕;

    张仲清先生编撰的《越绝书校注》,是《越绝书》研究的新成果,注释详尽,尤其在地理、历史等词汇注释方面颇具特色。但该书关于一些普通词汇的注释存在不少错误或不妥之处,影响了读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2011年02期 v.16;No.7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越绝书校注》误释辨正

    金双燕;

    张仲清先生编撰的《越绝书校注》,是《越绝书》研究的新成果,注释详尽,尤其在地理、历史等词汇注释方面颇具特色。但该书关于一些普通词汇的注释存在不少错误或不妥之处,影响了读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2011年02期 v.16;No.7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会展翻译的关注焦点、语言基础及文本分析路径

    孔飞燕;滕超;

    着眼国际会展项目的实施流程,探索了我国会展翻译研究应当关注的焦点及其语言基础。借助现代ESP理论,综合运用频率、修辞与体裁分析法并结合学科分析路径,以期构建汉英会展翻译文本分析的优化模式。

    2011年02期 v.16;No.76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会展翻译的关注焦点、语言基础及文本分析路径

    孔飞燕;滕超;

    着眼国际会展项目的实施流程,探索了我国会展翻译研究应当关注的焦点及其语言基础。借助现代ESP理论,综合运用频率、修辞与体裁分析法并结合学科分析路径,以期构建汉英会展翻译文本分析的优化模式。

    2011年02期 v.16;No.76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认知视角下的跨文化英汉隐喻翻译探究

    陈曦娟;张蕾;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就如何把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最好地表现出来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1年02期 v.16;No.7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认知视角下的跨文化英汉隐喻翻译探究

    陈曦娟;张蕾;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就如何把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最好地表现出来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1年02期 v.16;No.7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汉语诗歌《长恨歌》中的认知转喻

    杨丽梅;

    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出发,分析蕴藏在《长恨歌》语言背后的转喻认知机制,进一步指出转喻认知机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011年02期 v.16;No.76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汉语诗歌《长恨歌》中的认知转喻

    杨丽梅;

    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出发,分析蕴藏在《长恨歌》语言背后的转喻认知机制,进一步指出转喻认知机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011年02期 v.16;No.76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侦探小说人物权势关系转换探析

    易蔚;

    根据话轮转换和交际角色转换理论分析了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人物权势角色关系及其转换,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话轮转换、会话策略和副语言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

    2011年02期 v.16;No.7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侦探小说人物权势关系转换探析

    易蔚;

    根据话轮转换和交际角色转换理论分析了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人物权势角色关系及其转换,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话轮转换、会话策略和副语言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

    2011年02期 v.16;No.7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艺术研究

  • 福柯规训权力视野下的《红字》解读

    苗春蕾;

    在福柯规训权力理论视角下解读《红字》中规训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及主人公对规训权力的反抗,进一步反映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霍桑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心和思考。

    2011年02期 v.16;No.7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福柯规训权力视野下的《红字》解读

    苗春蕾;

    在福柯规训权力理论视角下解读《红字》中规训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及主人公对规训权力的反抗,进一步反映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霍桑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心和思考。

    2011年02期 v.16;No.7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女性:民族延续的绳主——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子

    陈燕;

    内蒙古少数民族中女性的地位历来较高,萨满教尊奉女性为民族延续的"绳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尊崇女性,歌颂女性坚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揭示出女性作为民族绳主的观念。

    2011年02期 v.16;No.7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女性:民族延续的绳主——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子

    陈燕;

    内蒙古少数民族中女性的地位历来较高,萨满教尊奉女性为民族延续的"绳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尊崇女性,歌颂女性坚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揭示出女性作为民族绳主的观念。

    2011年02期 v.16;No.7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女散曲家黄娥与徐媛散曲风格之异同及成因

    陈玉平;

    在散曲创作方面,明代女曲家的数量和人数有明显的增多,女性作家不再像元代那样是些青楼风尘女子,而出现了像黄娥和徐嫒这样的名媛闺秀,赵振铎先生赞之为:"堪称双壁"。其二人的散曲风格,特别是从爱情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质朴本色,尊护曲体;一典雅精工,类词化特征突出。

    2011年02期 v.16;No.76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女散曲家黄娥与徐媛散曲风格之异同及成因

    陈玉平;

    在散曲创作方面,明代女曲家的数量和人数有明显的增多,女性作家不再像元代那样是些青楼风尘女子,而出现了像黄娥和徐嫒这样的名媛闺秀,赵振铎先生赞之为:"堪称双壁"。其二人的散曲风格,特别是从爱情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质朴本色,尊护曲体;一典雅精工,类词化特征突出。

    2011年02期 v.16;No.76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韩剧中的女性形象——以《仍想要结婚的女人》为例

    王颖怡;

    进入21世纪,韩剧迅速风靡亚洲,影响扩展至全球,其原因大多都跟剧中光芒四射、魅力十足的女性形象有关,剧中不少女性形象身上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韩剧《仍想要结婚的女人》中的女性形象在价值观、文化思想等方面与传统女性有着巨大差异。

    2011年02期 v.16;No.76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韩剧中的女性形象——以《仍想要结婚的女人》为例

    王颖怡;

    进入21世纪,韩剧迅速风靡亚洲,影响扩展至全球,其原因大多都跟剧中光芒四射、魅力十足的女性形象有关,剧中不少女性形象身上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韩剧《仍想要结婚的女人》中的女性形象在价值观、文化思想等方面与传统女性有着巨大差异。

    2011年02期 v.16;No.76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戏曲之“教化”——焦循关于“花雅之争”的侧重

    裴雪莱;

    焦循的戏曲理论著作《花部农谭》、《剧说》,尤为赞赏花部戏曲的重要价值,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焦循认为戏曲应具有示范作用,应重视观赏与演出紧密结合,并能同诗歌一样"言志",而某些优秀的花部戏曲确实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2011年02期 v.16;No.76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戏曲之“教化”——焦循关于“花雅之争”的侧重

    裴雪莱;

    焦循的戏曲理论著作《花部农谭》、《剧说》,尤为赞赏花部戏曲的重要价值,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焦循认为戏曲应具有示范作用,应重视观赏与演出紧密结合,并能同诗歌一样"言志",而某些优秀的花部戏曲确实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2011年02期 v.16;No.76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从媒介发展角度看我国英语网络教育

    陈雷;

    媒介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英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与教育媒介的发展也存在关联。英语网络教育从媒介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宏观上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微观上英语学习者英语有效交际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英语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02期 v.16;No.76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媒介发展角度看我国英语网络教育

    陈雷;

    媒介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英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与教育媒介的发展也存在关联。英语网络教育从媒介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宏观上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微观上英语学习者英语有效交际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英语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02期 v.16;No.76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析大学生求职前的功课

    杨继强;

    通过知己知彼,明确目标,资料答题,准备充分和自信大方心态的培养等几方面帮助大学生了解并做好求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竞争中的优势。

    2011年02期 v.16;No.76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析大学生求职前的功课

    杨继强;

    通过知己知彼,明确目标,资料答题,准备充分和自信大方心态的培养等几方面帮助大学生了解并做好求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竞争中的优势。

    2011年02期 v.16;No.76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模式研究

    吴继红;

    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口语评价的特点。在内容多维度、形式多样化、过程同步化的指导原则下,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课堂评价、学生自评及他评,尝试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探讨网络环境下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模式。

    2011年02期 v.16;No.7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模式研究

    吴继红;

    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口语评价的特点。在内容多维度、形式多样化、过程同步化的指导原则下,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课堂评价、学生自评及他评,尝试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探讨网络环境下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模式。

    2011年02期 v.16;No.7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在空乘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熊莹;李勤;

    探讨了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意义,并就如何在空乘人才培养中实施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1年02期 v.16;No.76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在空乘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熊莹;李勤;

    探讨了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意义,并就如何在空乘人才培养中实施数字影像导入教学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1年02期 v.16;No.76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态语在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交际作用

    邓民;

    介绍了体态语的定义和功能,通过实例分析了体态语在英语口语交际中的作用。在交际中,人们常常通过运用体态语,以便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011年02期 v.16;No.76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体态语在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交际作用

    邓民;

    介绍了体态语的定义和功能,通过实例分析了体态语在英语口语交际中的作用。在交际中,人们常常通过运用体态语,以便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011年02期 v.16;No.76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专门用途英语(ESP)应用于高职高专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李楠楠;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英语教学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借鉴需求分析理论,以广东某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该院英语教学现状。由此提出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模式的设想并分析其可行性,并指出ESP教学有助于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

    2011年02期 v.16;No.76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专门用途英语(ESP)应用于高职高专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李楠楠;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英语教学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借鉴需求分析理论,以广东某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该院英语教学现状。由此提出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模式的设想并分析其可行性,并指出ESP教学有助于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

    2011年02期 v.16;No.76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PA模式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优化设计与实践

    乔丽苹;

    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进行基于商务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设计,并在实践中应用APA教学模式,实施从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展示任务-完成项目-技能评估的"五阶段式"课堂教学实践,从整体到微观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商务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

    2011年02期 v.16;No.7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PA模式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优化设计与实践

    乔丽苹;

    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进行基于商务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设计,并在实践中应用APA教学模式,实施从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展示任务-完成项目-技能评估的"五阶段式"课堂教学实践,从整体到微观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商务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

    2011年02期 v.16;No.7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罗桂莲;

    英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是增加学生英语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大学英语泛读课堂教学,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2011年02期 v.16;No.76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罗桂莲;

    英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是增加学生英语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大学英语泛读课堂教学,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2011年02期 v.16;No.76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张静雯;

    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为基础,探讨了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新的角色定位。

    2011年02期 v.16;No.76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张静雯;

    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为基础,探讨了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新升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新的角色定位。

    2011年02期 v.16;No.76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广告史教学改革

    刘展;叶庆华;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指导广告史教学,应当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以重构广告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

    2011年02期 v.16;No.76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广告史教学改革

    刘展;叶庆华;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指导广告史教学,应当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以重构广告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

    2011年02期 v.16;No.76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独立学院图书馆科研论文产出现状调查与分析

    宋素;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广东省独立学院图书馆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011年02期 v.16;No.76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独立学院图书馆科研论文产出现状调查与分析

    宋素;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广东省独立学院图书馆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011年02期 v.16;No.76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