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学报

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研究

  • 湖南省旅游扶贫效率评价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向延平;

    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脱贫致富。通过调研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旅游扶贫数据,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评价其旅游扶贫效率,探析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旅游扶贫影响因素,提出旅游扶贫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湖南省旅游扶贫效率呈上升趋势,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均衡,旅游扶贫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部分县市存在旅游管理粗放、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业规模不经济、旅游扶贫结合缺失等问题。

    2021年03期 v.26;No.13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旅游扶贫效率评价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向延平;

    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脱贫致富。通过调研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旅游扶贫数据,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评价其旅游扶贫效率,探析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旅游扶贫影响因素,提出旅游扶贫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湖南省旅游扶贫效率呈上升趋势,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均衡,旅游扶贫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部分县市存在旅游管理粗放、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业规模不经济、旅游扶贫结合缺失等问题。

    2021年03期 v.26;No.13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科学

  • 四元数Hilbert空间中K-框架的构造

    相中启;黄新仁;江训艳;徐照胜;

    对于给定的四元数Hilbert空间中的K-框架,通过其算子扰动构造出几个新的K-框架,所得结果包含和改进了已有的一些相应结论。

    2021年03期 v.26;No.137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元数Hilbert空间中K-框架的构造

    相中启;黄新仁;江训艳;徐照胜;

    对于给定的四元数Hilbert空间中的K-框架,通过其算子扰动构造出几个新的K-框架,所得结果包含和改进了已有的一些相应结论。

    2021年03期 v.26;No.137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合子空间Laplacian正则项的迁移联合匹配方法

    孟欠欠;沈龙凤;李梦雯;李晓;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迁移联合匹配方法在处理高维数据的降维问题时,存在难以获得更具判别力的特征这一缺陷,由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子空间Laplacian正则项的迁移联合匹配方法。该法将原始数据映射到高维子空间,在高维子空间中提取Laplacian正则项和MMD分布适配项,以进一步获取更具判别力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实例权重以保证源域与目标域的一致性。最后在通用迁移数据集上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提升跨域图像的平均分类性能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2021年03期 v.26;No.137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合子空间Laplacian正则项的迁移联合匹配方法

    孟欠欠;沈龙凤;李梦雯;李晓;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迁移联合匹配方法在处理高维数据的降维问题时,存在难以获得更具判别力的特征这一缺陷,由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子空间Laplacian正则项的迁移联合匹配方法。该法将原始数据映射到高维子空间,在高维子空间中提取Laplacian正则项和MMD分布适配项,以进一步获取更具判别力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实例权重以保证源域与目标域的一致性。最后在通用迁移数据集上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提升跨域图像的平均分类性能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2021年03期 v.26;No.137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业技术

  • 随机延迟多无人机系统一致性跟踪控制

    邵俊倩;李成凤;田欣;盛桂敏;

    对固定拓扑和切换拓扑两种结构下随机延迟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跟踪控制进行了研究。利用图论相关知识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等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出有领导者的随机延迟多智能体系统达到渐近一致的条件,并将所得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无人机编队建模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多无人机系统发生延迟概率的增大,系统实现一致所需的时间越长。

    2021年03期 v.26;No.137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随机延迟多无人机系统一致性跟踪控制

    邵俊倩;李成凤;田欣;盛桂敏;

    对固定拓扑和切换拓扑两种结构下随机延迟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跟踪控制进行了研究。利用图论相关知识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等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出有领导者的随机延迟多智能体系统达到渐近一致的条件,并将所得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无人机编队建模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多无人机系统发生延迟概率的增大,系统实现一致所需的时间越长。

    2021年03期 v.26;No.137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药·卫生

  • 紫背天葵多酚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波;傅保庚;阙素云;甘小辉;曹海燕;

    对紫背天葵中多酚成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优化了紫背天葵多酚的提取条件,并测定了其总酚含量为10.38 mg GAE/g。通过HPLC-QTOF-MS分析共鉴定了紫背天葵中23种化合物,包括9个多酚类和5个黄酮类化合物。羟基肉桂酰奎宁酸类,其中3-和5-对香豆酰奎宁酸是紫背天葵中最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以Vc为阳性对照物,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测定评价紫背天葵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

    2021年03期 v.26;No.137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紫背天葵多酚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波;傅保庚;阙素云;甘小辉;曹海燕;

    对紫背天葵中多酚成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优化了紫背天葵多酚的提取条件,并测定了其总酚含量为10.38 mg GAE/g。通过HPLC-QTOF-MS分析共鉴定了紫背天葵中23种化合物,包括9个多酚类和5个黄酮类化合物。羟基肉桂酰奎宁酸类,其中3-和5-对香豆酰奎宁酸是紫背天葵中最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以Vc为阳性对照物,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测定评价紫背天葵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

    2021年03期 v.26;No.137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环境·生物

  • 气调保藏对圣女果品质的影响研究

    夏秋霞;段腾飞;柳雅丽;李瑞;徐琪;

    以圣女果为原料,探索不同O_2浓度(5%、10%、15%)气调保藏下,圣女果的感官特性、质构特性和理化指标随着保藏时间增加的变化。结果表明:O_2浓度5%、CO_2浓度5%、相对湿度92%~94%和温度4℃条件的气调保藏能够保持圣女果的感官特性并延长保质期,减缓丙二醛、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减少,抑制乙烯生成。研究可为圣女果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3期 v.26;No.137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气调保藏对圣女果品质的影响研究

    夏秋霞;段腾飞;柳雅丽;李瑞;徐琪;

    以圣女果为原料,探索不同O_2浓度(5%、10%、15%)气调保藏下,圣女果的感官特性、质构特性和理化指标随着保藏时间增加的变化。结果表明:O_2浓度5%、CO_2浓度5%、相对湿度92%~94%和温度4℃条件的气调保藏能够保持圣女果的感官特性并延长保质期,减缓丙二醛、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减少,抑制乙烯生成。研究可为圣女果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3期 v.26;No.137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政治·经济·法律

  • 数字中国研究的文献回顾与未来路径

    潘欧文;黄欣荣;

    数字中国研究源于数字地球的中国应对,但习近平总书记对它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其上升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国内对数字中国的内涵外延、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加快对策和数字安全等方面都展开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为数字中国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视角、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还需要在研究思路、视角和路径、基本框架上进行突破。

    2021年03期 v.26;No.137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数字中国研究的文献回顾与未来路径

    潘欧文;黄欣荣;

    数字中国研究源于数字地球的中国应对,但习近平总书记对它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其上升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国内对数字中国的内涵外延、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加快对策和数字安全等方面都展开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为数字中国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视角、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还需要在研究思路、视角和路径、基本框架上进行突破。

    2021年03期 v.26;No.137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动因与中国方案

    卢飞;袁伟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给既有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敲响警钟,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影响世界经济正常运行,引发国际局势动荡。应对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需要国际社会达成理念共识,一致行动。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积极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彰显了中国智慧,是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中国方案。

    2021年03期 v.26;No.137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动因与中国方案

    卢飞;袁伟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给既有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敲响警钟,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影响世界经济正常运行,引发国际局势动荡。应对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需要国际社会达成理念共识,一致行动。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积极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彰显了中国智慧,是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中国方案。

    2021年03期 v.26;No.137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传染病防控中《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角色偏差与矫正

    房淑楠;

    《国际卫生条例(2005)》本应在传染病防控中扮演领导者与监督者的角色,但从近年来多次传染病国际联合防治的实情来看其角色出现偏差。这是由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软法有限约束力、防控体系构建主体单一以及整个公共卫生治理领域权力与制度的分散造成的,最终导致了缔约国执行不力、WHO无法正常运作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从内部规则的安排和外部制度的完善来矫正这种偏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软法的可执行性、构建多维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以及引领WHO发挥主导作用。

    2021年03期 v.26;No.137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传染病防控中《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角色偏差与矫正

    房淑楠;

    《国际卫生条例(2005)》本应在传染病防控中扮演领导者与监督者的角色,但从近年来多次传染病国际联合防治的实情来看其角色出现偏差。这是由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软法有限约束力、防控体系构建主体单一以及整个公共卫生治理领域权力与制度的分散造成的,最终导致了缔约国执行不力、WHO无法正常运作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从内部规则的安排和外部制度的完善来矫正这种偏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软法的可执行性、构建多维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以及引领WHO发挥主导作用。

    2021年03期 v.26;No.137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学·语言·文字

  • 北京体验与鲁迅的杂文创作

    胡飞海;

    北京是鲁迅居留时间最长的都市。在北京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孤独体验和创伤体验是鲁迅最为深刻且十分重要的两种生活体验,影响了鲁迅的杂文创作。其中孤独体验催生了鲁迅的杂文创作,创伤体验则深化了鲁迅杂文创作思想。基于这两种独特体验,鲁迅杂文中的北京是缺乏生机的,城中民众是奴化的,一些现代知识分子是丑陋的,由此构建了鲁迅有别于其他作家的北京形象。

    2021年03期 v.26;No.13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体验与鲁迅的杂文创作

    胡飞海;

    北京是鲁迅居留时间最长的都市。在北京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孤独体验和创伤体验是鲁迅最为深刻且十分重要的两种生活体验,影响了鲁迅的杂文创作。其中孤独体验催生了鲁迅的杂文创作,创伤体验则深化了鲁迅杂文创作思想。基于这两种独特体验,鲁迅杂文中的北京是缺乏生机的,城中民众是奴化的,一些现代知识分子是丑陋的,由此构建了鲁迅有别于其他作家的北京形象。

    2021年03期 v.26;No.13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归荒野 重返自然——《荒野的呼唤》的生态批评解读

    李敏;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荒野的呼唤》具有浓厚的生态主义意识,如对以人类和动物为代表的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暗喻,对人类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呼唤人们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在《荒野的呼唤》中,作者批判了人类对动物的奴役,呼唤人类对动物及自然的关怀,体现了他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表达了他对于人类重返自然的期望。

    2021年03期 v.26;No.13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归荒野 重返自然——《荒野的呼唤》的生态批评解读

    李敏;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荒野的呼唤》具有浓厚的生态主义意识,如对以人类和动物为代表的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暗喻,对人类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呼唤人们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在《荒野的呼唤》中,作者批判了人类对动物的奴役,呼唤人类对动物及自然的关怀,体现了他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表达了他对于人类重返自然的期望。

    2021年03期 v.26;No.13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加缪《局外人》中的三重维度:荒谬、反抗与爱

    何刚刚;李永恒;

    加缪在《局外人》中以母亲离世、阿拉伯人被杀以及默尔索被判处死刑这三场死亡来展开故事情节。在这三种死亡中又同时兼具着荒谬、反抗与爱的三重维度。其中母亲的离世重在表现一种情绪上的荒谬感,他人的死亡则展现了刑事审判制度的荒谬性,而默尔索的死亡则旨在突出基督教的荒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对于荒谬的阐发也逐渐深化,反抗的方式也由消极反抗走向积极反抗。而将荒谬与反抗连接成一体的则是爱。这种爱起始于对他人的爱,过渡到对自由的追求,归宿于地中海的阳光。《局外人》所表达的这三重维度也正是加缪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毕生的追求所在。

    2021年03期 v.26;No.137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加缪《局外人》中的三重维度:荒谬、反抗与爱

    何刚刚;李永恒;

    加缪在《局外人》中以母亲离世、阿拉伯人被杀以及默尔索被判处死刑这三场死亡来展开故事情节。在这三种死亡中又同时兼具着荒谬、反抗与爱的三重维度。其中母亲的离世重在表现一种情绪上的荒谬感,他人的死亡则展现了刑事审判制度的荒谬性,而默尔索的死亡则旨在突出基督教的荒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对于荒谬的阐发也逐渐深化,反抗的方式也由消极反抗走向积极反抗。而将荒谬与反抗连接成一体的则是爱。这种爱起始于对他人的爱,过渡到对自由的追求,归宿于地中海的阳光。《局外人》所表达的这三重维度也正是加缪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毕生的追求所在。

    2021年03期 v.26;No.137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长门赋》对楚辞的传承与新变

    唐樱艳;

    司马相如的赋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继承与开拓的意义,其抒情骚体之作《长门赋》集楚辞之大成,在语辞、句式和意绪结构上有意识地祖述与脱化,情词缠绵,哀怨可悲,为骚怨之遗绪。但因抒情方式和情感表达的不同,与屈辞怨怒激愤的狂狷气性和张扬自信的感情抒发相比,《长门赋》主体情感则主要系于一己之宠辱的无奈郁闷,而且情感为理性所节制,立言有法,温柔敦厚,含蓄蕴藉。《长门赋》博采屈辞而弥新,又开后世宫怨题材之取向。

    2021年03期 v.26;No.137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长门赋》对楚辞的传承与新变

    唐樱艳;

    司马相如的赋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继承与开拓的意义,其抒情骚体之作《长门赋》集楚辞之大成,在语辞、句式和意绪结构上有意识地祖述与脱化,情词缠绵,哀怨可悲,为骚怨之遗绪。但因抒情方式和情感表达的不同,与屈辞怨怒激愤的狂狷气性和张扬自信的感情抒发相比,《长门赋》主体情感则主要系于一己之宠辱的无奈郁闷,而且情感为理性所节制,立言有法,温柔敦厚,含蓄蕴藉。《长门赋》博采屈辞而弥新,又开后世宫怨题材之取向。

    2021年03期 v.26;No.137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及其佛学意蕴

    杨云清;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使得词中之"理趣"因合于佛道而"超逸绝尘"。苏轼词中写到"梦"时常暗示着其视点与"梦"相对,即处在"觉"的状态下对人生的观照,因此苏词中的"人生如梦"更多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真相的体悟,而非消极情感的抒发。同时,"梦"与"醒"的相互映衬使得苏词在虚实结合之间有了新的思想高度。

    2021年03期 v.26;No.13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及其佛学意蕴

    杨云清;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使得词中之"理趣"因合于佛道而"超逸绝尘"。苏轼词中写到"梦"时常暗示着其视点与"梦"相对,即处在"觉"的状态下对人生的观照,因此苏词中的"人生如梦"更多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真相的体悟,而非消极情感的抒发。同时,"梦"与"醒"的相互映衬使得苏词在虚实结合之间有了新的思想高度。

    2021年03期 v.26;No.13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茶诗英译词语转换策略研究

    阮晶;

    福建茶诗全方位地展现了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令读者领略福建特有的地域茶风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福建茶诗的英译对于传播福建特色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之一。福建古典茶诗中包含丰富的文化特色词汇、意象等,在翻译过程中,可通过增添法、节略法、替换法、概括法等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中的译诗词语转换策略,增强译诗的表现力,促进读者的理解。

    2021年03期 v.26;No.13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福建茶诗英译词语转换策略研究

    阮晶;

    福建茶诗全方位地展现了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令读者领略福建特有的地域茶风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福建茶诗的英译对于传播福建特色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之一。福建古典茶诗中包含丰富的文化特色词汇、意象等,在翻译过程中,可通过增添法、节略法、替换法、概括法等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中的译诗词语转换策略,增强译诗的表现力,促进读者的理解。

    2021年03期 v.26;No.13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流行词“带货”的多角度分析

    朱迪;

    作为当下的流行词之一,"带货"具有不同于缩略语"捎带货物""夹带私货"的含义,呈现出新的语义特征:可表达明星或网络红人对商品的带动作用;专指一种新型电商销售模式;表达推销、助销或推介代言等义;用于对职业或行业的指称。基本用法是作名词使用,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也可充当谓语,还可构成名词性粘合式定中结构"带货X",具有向动词转化的强趋向性和向形容词、属性词转化的弱趋向性。其流行主要受社会背景、消费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据性方面仍需语言自身系统和时间的检验。

    2021年03期 v.26;No.137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流行词“带货”的多角度分析

    朱迪;

    作为当下的流行词之一,"带货"具有不同于缩略语"捎带货物""夹带私货"的含义,呈现出新的语义特征:可表达明星或网络红人对商品的带动作用;专指一种新型电商销售模式;表达推销、助销或推介代言等义;用于对职业或行业的指称。基本用法是作名词使用,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也可充当谓语,还可构成名词性粘合式定中结构"带货X",具有向动词转化的强趋向性和向形容词、属性词转化的弱趋向性。其流行主要受社会背景、消费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据性方面仍需语言自身系统和时间的检验。

    2021年03期 v.26;No.137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教学

  • 基于“点、线、面、体”立体化育人的课程思政思考与实践——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

    潘洪科;徐理;简小生;廖菲菲;崔胜超;李鹏鹏;陈旺宝;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协同作用认识不够,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育人模式的考虑方面经验不足、缺乏方法。结合已开展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的授课实践经验,从课程目标出发,认真分析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融入方式、创新适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修订思政版的教学大纲,构建了"点、线、面、体"立体化思政育人教学模式。

    2021年03期 v.26;No.13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点、线、面、体”立体化育人的课程思政思考与实践——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

    潘洪科;徐理;简小生;廖菲菲;崔胜超;李鹏鹏;陈旺宝;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协同作用认识不够,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育人模式的考虑方面经验不足、缺乏方法。结合已开展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的授课实践经验,从课程目标出发,认真分析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融入方式、创新适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修订思政版的教学大纲,构建了"点、线、面、体"立体化思政育人教学模式。

    2021年03期 v.26;No.13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梁广东;赵爽;

    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然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必然需要。如何更好地推动劳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坚持内容本位,强化思政教学育人实效;创设话语场域,契合时代话语传播需求;弘扬劳动文化,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效果;铸造实践品性,增设劳动养成多维路径等四个方面着手。

    2021年03期 v.26;No.137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梁广东;赵爽;

    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然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必然需要。如何更好地推动劳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坚持内容本位,强化思政教学育人实效;创设话语场域,契合时代话语传播需求;弘扬劳动文化,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效果;铸造实践品性,增设劳动养成多维路径等四个方面着手。

    2021年03期 v.26;No.137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背景下土建类专业“1+5”鲁班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曾雯琳;徐理;王成元;

    为培养建筑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求,结合土建类专业实际,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构建新时代背景下"1+5"鲁班文化育人模式,即突出新时代鲁班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鲁班之思""鲁班之论""鲁班之行""鲁班之家""鲁班之星"五大文化育人工程,将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2021年03期 v.26;No.137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背景下土建类专业“1+5”鲁班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曾雯琳;徐理;王成元;

    为培养建筑行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求,结合土建类专业实际,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构建新时代背景下"1+5"鲁班文化育人模式,即突出新时代鲁班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鲁班之思""鲁班之论""鲁班之行""鲁班之家""鲁班之星"五大文化育人工程,将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2021年03期 v.26;No.137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易班平台建设路径研究——基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

    潘梦如;赵悦悦;王孟军;

    易班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平台,在高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梳理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徽省某地方高校易班平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和分析了当前高校"大思政"格局下易班平台建设存在着主体责任分散、队伍力量薄弱、角色定位失调等问题,提出了高校明确易班教育主体责任,强化易班工作队伍建设,着重易班双主体关注点,整合优化易班优质资源等具体实施路径。

    2021年03期 v.26;No.137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易班平台建设路径研究——基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

    潘梦如;赵悦悦;王孟军;

    易班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平台,在高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梳理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徽省某地方高校易班平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和分析了当前高校"大思政"格局下易班平台建设存在着主体责任分散、队伍力量薄弱、角色定位失调等问题,提出了高校明确易班教育主体责任,强化易班工作队伍建设,着重易班双主体关注点,整合优化易班优质资源等具体实施路径。

    2021年03期 v.26;No.137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余学院教师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选登

    <正>~~

    2021年03期 v.26;No.1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余学院教师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选登

    <正>~~

    2021年03期 v.26;No.1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余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新余学院学报》(原《新余高专学报》)创刊于1996年,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新余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欢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惠赐稿件。一、征稿范围1.本刊注重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创新性,着重刊登选题前瞻、研究深入、观点明确、论证严谨、论据充分、方法科学、行文规范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研究、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

    2021年03期 v.26;No.137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余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新余学院学报》(原《新余高专学报》)创刊于1996年,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新余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欢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惠赐稿件。一、征稿范围1.本刊注重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创新性,着重刊登选题前瞻、研究深入、观点明确、论证严谨、论据充分、方法科学、行文规范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研究、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

    2021年03期 v.26;No.137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