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云;黄建桂;
基于学生为中心的“金课-金师”课程建设范式,针对课程建设中有效载体不足以及教与学有序融合缺失带来的挑战与冲击,通过读书笔记嵌入课程教学,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共享与互动,孕育一个读书与笔记一体融合、读书笔记与课程教学全程融合、师生读书共同体的教学生态体系,实现课程大纲、课程教学与读书笔记“三维构建-路径设计-改进评价”的全程链接,助力课程达成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培养目标。
2024年06期 v.29;No.158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周来友;黄昳昕;袁艳;
基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发现,“教、学、练、训”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比较契合应用型高校的育人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课程教学改革具体表现为以“问题导向+案例讲解”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以“重难点+习题”强化学生知识掌握、以上机训练操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教学改革,改进了现有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统计学知识水平,增加了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下一步应继续优化现有教学改革模式,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06期 v.29;No.158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江燕;周小云;简琦;
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融入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培养要求。在分析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新的课程思政与课程知识点的软融合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探索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方法和举措。
2024年06期 v.29;No.158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许海燕;梁友;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标识,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资源,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与重要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在理论基础、目标、内容方面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从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青年过硬政治品格、激励青年拼搏进取精神等方面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探讨文本融入、价值引导、载体搭建和分类选择等多个方面的路径,对引导青年学生在新时代进一步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增强政治认同感、提升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024年06期 v.29;No.158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敖美蓉;杨欣蓓;梁杰;黄斌军;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媒时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高职思政课程如何适应智媒时代的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状探究、现象透视及实践理路等方面分析智媒时代高职思政课如何实现“真实性在场”,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24年06期 v.29;No.158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廖春妍;
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为例,探讨了大学生主体性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通过对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文化背景、课程设置、学习模式、学生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分析,揭示该校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精神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同时结合大学生实际和自身高校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在当前大学生教育中促进主体性精神培养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大学生主体性精神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4年06期 v.29;No.158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蔡爽;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地方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面对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地方院校亟需直面问题,找准定位。研究过程采用130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探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对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场地资源支持均对大学生感知创业可行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感知可行性在资金、技术、场地资源支持与持续性创业意愿之间起到部分和完全中介作用。最后,就上述的研究结果与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2024年06期 v.29;No.158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